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和国务院部署,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于2014年启动,棉花目标价格定为19800元/吨,实施了三年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退出舞台,开启我国农产品(000061,股吧)补贴的全新模式,在棉花行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9月22日,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和市场调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发改委将暂停储备棉投放,并推行目标价格改革。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文步高表示,实施目标价格制度是完善我国农产品价格和市场调控机制的重大机制创新,试点启动以来,新疆棉花的种植面积相对稳定,国内外的棉花、大豆市场的价差在逐步缩小,企业信心、市场活力也在逐渐增强。从新年度内外棉花价差来看,预计将缩小到合理区间,有利于遏制化纤的替代和减少棉纱的进口。国内棉花需求有望企稳回升。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总结改革试点的经验,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综合采取进出口、储备调节等措施做好市场调控,保持市场平稳运行,为目标价格改革试点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棉花补贴将从“暗补”变“明补”
据了解,今年启动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国家发改委4月上旬会同财政部、农业部确定今年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水平为19800元/吨。这标志着持续多年的棉花临时收储制度正式谢幕,国家对棉花的补贴将从“暗补”变为“明补”,既尊重了市场规律,也充分保护农民利益。
按照新政策,实行目标价格制度后,国家不再统一收储棉花,棉农自行按照市场价出售棉花,国家统计出当年新疆地区棉花平均价格后,按照目标价格进行差价补贴。
据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文步高介绍,今年前8个月我国CPI同比上涨2.2%,PPI同比下降1.2%,单月CPI涨幅均在1.8%—2.5%之间,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针对这样的情况,国家发改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充分利用价格水平处于低位的有利时机,综合调控,“放”、“管”、“建”、“改”结合,密集出台了数十项重大价格政策和改革举措,取得了积极成效,其中一项重大举措就是按照2014年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和国务院的部署,启动了新疆棉花、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从9月1日开始,新疆棉花市场价格监测工作已经正式启动。日前,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批复了新疆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新疆自治区和兵团还结合自身的实际确定了不同的补贴发放方式,方案的具体内容将由新疆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尽快向社会公布。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周望军副司长周望军表示,关于实行目标价格对棉农的补贴问题,这要先讲目标价格运行的机理,补贴是一种最终的表现方式。我们涉及目标价格的机理是什么?最根本的就是棉花价格要由市场决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按照农民的种植成本加基本收益,确定一个目标价格,按照这个原则我们今年确定的新疆棉花目标价格为每吨19800元。现在国内的棉花是14000元,19800与14000的差价5800元一吨,就是我们今年应该补贴给农民的金额。当然,最后市场价格是14000元还是15000元,我们要根据农民交售棉花9月、10月、11月三个月的平均价格计算实际价格,目标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差距就是应该发放给农民的补贴额。这个补贴是不是每年发,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差额是发给农民的,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国家不发补贴,这就是现在实行目标价格制度跟以前的临时收储政策的重要区别。
周望军还表示,棉花生产现在全世界都是供大于求的,国际市场价格大幅下跌。这种情况下国家应该保护国内棉农的利益,这是第一位的。同时棉农也要承担相应的市场风险。目标价格有引导作用,就是产量多的时候目标价格引导农民少种一些;产量下降的时候,目标价格可以引导农民多种一些,这是要达到的目标。除了新疆试点的区域之外,还有长江、黄河流域主产区,国家也会适当地给予补贴,现在这个原则国务院已经定了,怎么补,补多少将由财政部发布。实行棉花目标价格的同时,以前对农民原有的农业补贴的政策,包括棉花良种补贴,都是不变的。
促市场价格与国际接轨
启动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意味着在新疆连续实施3年的国家对棉花敞开临时收储政策的结束。
2010年至2011年间,我国棉花市场出现大幅波动。为保护棉农,2011年以来,国家连续3年实施临时收储政策,对棉花实行托市收购,国内棉花价格由此得到保障。但副作用却随之而来,此后几年间,国内棉花总体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国内棉花托市收购价远远超出了国际棉价,价格信号功能丧失,市场主体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下降,棉纺织企业因成本加大而举步维艰。
有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新疆棉花种植总面积为2577.5万亩,较2012年略有下降。棉花总产量351.8万吨,总产量连续20年位居全国第一,目前已占据全国半壁江山,是最具比较优势的棉花产区,成为新疆农业的第一大产业、农民收入的第一大来源。当前棉花收入占农民收入的35%左右,在南疆棉花主产县甚至占到50%—70%。
据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副司长刘小南介绍,有关方面掌握的数据和预测,今年国内棉花的面积是下降的,初步预计棉花的实际产量在650万吨左右,比上年减少50万吨,这是产量的情况。从需求来看,由于实行目标价格改革以后,棉花价格由市场形成,国际国内棉花市场的联动性增强,内外棉的差价将进一步缩小。
刘小南进一步表示,暂停储备棉投放,为了给新棉的收购、销售、加工留出空间,9月份新年度开始后,已经停止了储备棉的投放。3月份之前是棉花收购加工的高峰时期,收购加工基本结束以后,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国内棉花的收购、加工、销售的进度再考虑。如果国内市场出现供不应求、价格较快上涨的情况,我们再根据国内棉花销售进度,按照不打压市场的原则投放部分储备棉,满足市场需要。妥善安排棉花进口,明年将根据国内棉花供需形势做好棉花进口的相关工作,除发放按照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89.4万吨关税进口配额、满足纺织配棉等需要外,不再增发进口配额,并引导国内纺织企业多使用国产棉。
有专家指出,敞开收储政策对稳定国内棉花生产、保护农民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国际市场价格持续走低,棉花进口成本大幅低于临时收储价格的矛盾日益突出,国家收储压力急剧增加,市场活力减弱,不利于整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今年国家对新疆棉花实行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是借鉴欧美国家的方式,不使真正的棉花交易价格失真。目标价格政策试点启动后,市场的作用会更明显。(中国纺织网) |